做咨询这几年,常常会和良多人聊起品牌。
碰到正在上升期又斗志昂扬的企业,经常会听到老大拍着胸脯对员工说:“未来我们要在地铁、机场、电视上大量投广告,全面品牌推广”;正在起步阶段的创始人一般则会面露难色,“品牌的事我们以后再说,先活下来,把销售搞上去”
大家的潜台词都是品牌是有钱、有闲时才会考虑的非刚需,是营销中的高配。
各大媒体(自媒体)也鼎力鼓吹流量为王、能卖货才是好营销,专家们则频频抛出“品牌无用论”,好比:
-
“网络品牌品牌是无效的”
-
“有流量,才有网络品牌”
-
“打造爆品胜于做品牌”
-
“ToB企业做什么品牌!”
-
“做品牌,你做好烧钱的预备了吗?”
那么,在营销N.0时代,打造品牌真的不需要了吗?当然不是!
我们先从品牌发源说起。
一、什么是品牌?
品牌的英文单词brand,源于古挪威文“randr”,意思是“烙印”。游牧时期,人们在牲畜背上烙下标志以示区分,意思是“这是属于我的”。
到了中世纪的欧洲,手工艺人要在自己的产品上做标记,便于让顾客识别产地和出产者。这也意味着要为质量负责,出了题目能找到事主,假如想再买也记得起来。
所以最初品牌(brand,留意开头的字母是小写b)是用来区分和证实所有权,体现的形式是名称、logo图形、颜色等,或者是这些元素的组合。
不外跟着产业化的规模出产,品牌越来越多。仅靠口碑来吸引新客户变得吃力,于是商家尝试在报纸上刊登产品信息。这就是最初的广告雏形。
1955年,广告教父大卫.奥格威在其《品牌与形象》的演讲第一次定义了品牌,以为“品牌代表一种形象。”
品牌形象来自顾客对产品,企业和使用者本身的综合联想。
流量时代,忽视品牌就是失去未来
网络品牌从此不仅仅是“商标”,变成了消费者的“内心戏”。为了区别,美国广告协会用Brand(大写的B)来表示心理认知意义上的品牌。
从brand(品牌识别) 变成 Brand(品牌内涵)是从产品为中央到以消费者为中央的巨大改变。通过口碑、广告、销售沟通、亲自体验等消费者对产品及服务产生认知,逐渐形成内心“烙印”。
所以,品牌是企业要实现的结果。
二、打造品牌是品牌ing
要实现这个结果,需要持续的动作branding(中文翻译成:做品牌、打造品牌、成就品牌等等)。
流量时代,忽视品牌就是失去未来
Sean的解释比较精确,打造品牌是影响消费者对产品、服务、企业认知的艺术和科学。
打造品牌与销售、公关、广告的区别用这张图表示很贴切:
流量时代,忽视品牌就是失去未来
男生说:我是一个好男人,考虑我吧-【销售】
男生说:我是好男人呢,我是好男人,我是好男人-【广告】
闺蜜说:这男的是个好男人-【公关】
女生说:我知道,你是个好男人-【品牌】
假如说销售,广告和公关都是推力,那么品牌是拉力,打造品牌就是促使消费者主动选择。但是,每个消费者可以记住并产生共识的品牌数目有限,所以每个品牌在“抢占”用户心智。
在营销中经常用thought leadership(心智领导力,类似的词有mind share 等)来量化消费者心目中品牌占比。毫无疑问,比例越高,考虑购买的可能性越大。
因此,打造网络品牌是抢占消费者心目中认知的策略。
三、品牌的价值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大卫.艾克提出品牌资产“五星模型”理论,指出治理品牌就是治理品牌资产。品牌资产包含着名度、认知度、联想度、忠诚度,专有资产(商标,专利,渠道等),这些无形的资产带来巨大的价值。
营销巨匠凯文凯勒的CBBE模型更是强化了品牌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并把最高级别定义为共识。
流量时代,忽视品牌就是失去未来
从熟悉-认知-认可-认同,也是从消费者从路人成为忠粉的过程。
先记住品牌名字、logo、代言人;然后了解品牌产品的特点,跟其他同类产品及服务有什么不同;逐渐有了认可与信任,最后与品牌之间产生情感共识。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品牌是企业与消费者签订的无形契约。企业承诺品质、服务、价格,消费者承诺持续购买。
两者的商定可以简化购买决议计划的时间与风险,某些品牌还能提供身份认同和地位标签,带来情感和精神上的认同与知足。想想爱马仕、香奈儿等奢靡品,以及疾驰、特斯拉这样的品牌。
对于企业而言,品牌带来的价值包括有效区分、信用背书、带来溢价等多个方面。
强势品牌还会带来对竞争对手的营销行为有更高的抵挡力,对危机有更高的包容度,营销传播更加高效,吸引更多伙伴合作,员工招募与留任更加轻易,更大的金融市场回报。
假如说品牌是一种资产,那么打造品牌就是长期投资的过程。不仅仅需要投入资金,还需要时间、耐心与用心。
品牌价值就是企业的未来,强势品牌会持续带来高回报。
四、打造品牌每次接触都算数
在消费者的体验中各个接触点(touch point)都对品牌留下印象。
流量时代,忽视品牌就是失去未来
简朴来说就是在购买前、购买时、购买后阶段是的各种互动,也是从熟悉-认知-认可-认同的不断深入。
购买前(所看、所想):通过广告、朋友或KOL推荐、搜索、网站、文章等形式主动或被动的了解信息——这个阶段是从不熟悉到熟悉以及有认知;
购买时(所买):产品UI、零售陈列、现场体验或试用、销售职员沟通等——这个过程可以理解成消费者的认可过程;
购买后(所用):会员关怀、售后服务、社群沟通等,假如消费者产生了认同或者说共识,很轻易推荐给别人并产生复购以及长期的忠诚。
在用户和品牌关系中,产品虽说非常重要,但仅仅是一个环节。
大家说的爆品,实际上使用立异的产品吸引用户的关注和购买。一个成功的爆品,会让消费者越过认知的过程,直接变成忠实用户。但是想要产生长期的忠诚,还必需持续有品质如一的产品、持久的立异、完善的服务。
所以,品牌远比产品的含义广泛,增加了情感因素,更富有内涵,对企业的价值更大。
流量是购买前吸引熟悉的一个阶段,有了流量不一定有销售,更不一定会有品牌。“私域流量”仅仅是把特定客户群留下来,假如没有持续的沟通互动,一样不能实现品牌带来的价值。
品牌的打造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是毁掉一个
网络品牌却非常快,一次安全事件,创始人丑闻都可能将品牌置于死地。
流量时代,忽视品牌就是失去未来
(品牌破坏后重建需要从头再来)
外界的客户沟通之外,员工也是品牌传播大使。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员工包括在职离职的都为公司说好话,天然说明这是一家伟至公司,值得客户信赖。
五、如何打造品牌
品牌从认知到共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急不来,用钱也不能砸出来。短期的急功近利,往往会伤害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
好比电梯里的洗脑广告,对于长期构建品牌的形象来说一点好处都没有,除非企业是为了想找接盘侠或者赚热钱。
仅通过KOL代言、直播等假如没有后期的组合拳推广,对于品牌也没有好处。消费者记住的只有自己信任的人,对于详细的产品或者企业不关心,也不能有强联系关系。
所以,打造品牌需要从品牌定位、识别、内容传播、客户体验、沟通反馈等角度不断深入。
目标客户是谁,需求是什么?独特之处在哪?带给客户的价值有哪些?
制定网络品牌VI、规范包装、logo、颜色、图片,甚至还包括声音、味道等(好比英特尔的等等等,星巴克的独特咖啡味;
内容传播,包含广告、自媒体、口碑等渠道,在硬广告漫山遍野并让人反感的阶段,专心制作有温度的文字、视频更能让人记得住,想得起来;
数字化精准运营,根据客户消费、行为等数据,与客户时常保持沟通与联系,推送客户有爱好的信息等;
规范内部员工与客户沟通交流的规范与准则,珍惜每一次与消费者沟通的机会。
品牌的打造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阶段、行业特性、目标人群等各不相同,没有尺度谜底。让消费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熟悉到认同,并且终极产生共识是打造品牌的底层逻辑。
再来说说当下经济下行,不确定因素又这么多,大家都在降本增效了,还怎么做品牌?
这个阶段,消费者的所需,所买以及如何买都发生了改变,越是生意不好做,越要贴近消费者。
企业可以更多的了解忠诚顾客,思索预算优化,并尝试用立异的营销方式,还可以在产品设计上更加人道化,客户体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专心考虑,客户服务贴心到位。
一味降价与打折只会损害品牌。多品类企业可以优化产品组成,削减收益不好的品类,重点打造上风品牌。
最后以科特勒的老先生的一段话最为总结:“品牌的意义,是企业要强化自己最值得骄傲的特质,并且向外沟通这种特质。终极,品牌的建立靠的不是广告,而是企业对自己承诺扎扎实实的表现。”
备注:为了行文利便,广义的消费者包含了用户、客户、顾客等,而网络品牌的价值既合用于To C企业,也合用于To B行业。
文章来源:创品思维官网,文章链接:
http://www.vsiwei.com/ppch/chgd/63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以上就是创品思维分享的全部内容,如果有任何不同的建议,欢迎在评论下方说出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