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
企业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有不同的形象,对于注重品牌背后文化符号的年青消费者而言更是如斯。有的品牌看起来像是同龄人,更懂年青人的心思,布满朝气;而有的品牌则显得老气横秋,像是端坐在八仙桌旁的民国遗老。
而如今一提起“老字号”,良多消费者除了会想到老气横秋的形象,甚至还会打上“傲慢”的标签。当然也有一些老字号品牌是例外,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些品牌有着十分年青的品牌形象,处处给人惊喜。
01 老字号的新动作
这些企业品牌能时时让消费者感到惊喜,和其不断破圈的步履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假如看过五芳斋的广告,不论是卖咸鸭蛋仍是粽子月饼,观众都会被五芳斋的脑洞所震撼。不论是硬核科幻的粽子飞船,仍是“哎鸭”一声的咸鸭蛋,或者是讲述月饼来由的《走进科学,走进月饼》,都让观众迷惑,这真的是一家99岁的老字号企业吗?
五芳斋的这些“鬼才广告”,备受以年青的B站用户青睐,每个视频都有不小的观看量。而在观看量上升的同时,五芳斋年青的品牌形象也逐渐在用户的心中建立起来。
同样属于老字号的大白兔近几年来陆续和气息藏书楼、快乐柠檬等深受年青人喜爱的品牌联名,推出了大白兔奶茶、香氛等多种跨界产品,匡助大白兔营造更加年青的品牌。
甚至连卖药的同仁堂,在北京开了一家“知嘛健康”的咖啡店,也成为了年青人的网红打卡地点。
不论是广告营销仍是跨界联名,这些动作的共同点就是,这都是“老”企业玩出来的“新”花腔。
老字号企业品牌被冠以“老气横秋”的形容,有很大一部门原因是品牌老化导致的。品牌老化并不同于品牌固化,品牌固化可以强化品牌和商品在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关系性,而品牌老化会让消费者以为品牌的立异能力不够,只想卖“老字号”的名头。
通过这些破圈举动,让这些老字号企业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不再是古板和老派,甚至多了几分俏皮和年青。而这种品牌形象对于年青消费者来说,更加具有亲和力,也更能捉住他们的心思,从而在消费者心中让老字号企业焕发新活力。
02 稳抓重点消费群体
让这些老字号重新焕发新活力的最大动力,天然就是消费主力军——年青一代。
假如按照存款情况来说,80、90后是没办法和70后一代比拟的,更不用说还没有完全步入社会的00后。但是年青一代的消费更加注重品质,以及自身的爱好,不同于上一代的“性价比”,他们更注重于“兴价比”,也就是爱好与价格是否匹配。
对于他们来说,布满创意的广告不会引起反感,反而会加速种草的过程。同样布满新意的破圈联名,也会备受他们青睐,引起他们尝试新事物的欲望。而老字号的这些破圈新动作,透露着一种“想不到吧,我还能这么来!”的反差感,戳在了年青消费者的心坎上。
这些破圈行为匡助老字号在年青消费群体心中建立起一个年青的形象,更能和年青人打成一片,从而匡助品牌将年青消费群体吸引至自身体系之中,给品牌带来意想不到的收成。
好比之前在海内一直不温不火的李宁,溘然登上时装周大放异彩,“悟道”系列也红极一时。而如今的李宁已经俨然成为年青潮流群体消费的首选,“中国李宁”四个字也总会在大街冷巷的年青人身上泛起。
实在比拟于新兴品牌,老字号在用户方面应该更有上风才是,“老字号”这三个字对于品牌而言,不应该是负担,更应该是礼物。
恰是由于这份“礼物”,让老字号在品牌宣传的时候站在相对较高的出发点上。老字号不用考虑如何强化消费者心中产品和品牌的联系,而新兴品牌则必需要经历这一个阶段,这让老字号可以用更少的代价换来更好的营销效果。
但是,现实情况却有所不同,良多新兴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可度甚至高于那些百年迈店。
03 “倚老卖老”是自我灭亡
归根结底,年青人对于一些老字号企业品牌存在诸多排斥,仍是由于某些老字号分歧时宜的老做派。
举例来说,前段时间狗不理包子被骂上热搜,背后的原因甚至有点好笑。一位美食博主在评价狗不理包子不好吃之后,狗不理官方称这属于恶意中伤,已经报警。这件事引发网友的一致吐槽“不好吃还不让人说”,随后狗不理就被送上了热搜。
固然之后狗不理团体解除了与涉事门店的合作,但是消费者心中“倚老卖老”的形象却难以去除。
而狗不理还有一个全无分别——全聚德。根据财报数据,曾经的“烤鸭第一股”全聚德,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58.77%至3.1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559.83%至-1.48亿元。财报将原因归咎在疫情上,但是责任真的都在疫情吗?
谜底天然是否定的。这些老字号逐渐在赞誉之中迷失了自己,滋生了傲慢情绪,健忘了如何更好地服务顾客才是根本。本应该将消费者置于首位的他们,逐渐将自己置于消费者之上,“爱买不买”、“有的是人买”的行为也逐渐显著。
这种傲慢的立场天然不可取,老字号企业品牌也需要放下自己“高傲”的身段,摒弃傲慢的立场,好好想想如何利用自己的百年品牌更好服务消费者,成为更懂消费者的品牌,不论是在营销上仍是产品上。
04 老字号如何重获新生?
假如百年迈店没有危机意识,同样也会走向灭亡。
根据中国品牌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我国的老字号企业从建国初期的 16000余家到现在仅仅剩下1600多家,存活率仅有10%。而这为数未几存活的企业中,只有10%左右能够盈利,20%委曲维持生计,剩下的70%已经举步维艰。
由于品牌老化、立异不强导致的竞争力不足,让这些老字号在面临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时,能占据的市场份额逐渐萎缩,而这也是这些老字号企业品牌的通病。
对于这些“不思进取”的老字号而言,诸如五芳斋、大白兔、李宁这些品牌丢掉老字号包袱的立场是值得学习的。不论结果如何,先丢偷换袱、放下身段去服务消费者,让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不再那么“老派”,才能逐渐和消费者成为朋友。
脑洞大开的营销手段并不是必要的,但是应用得当也会取得不错的成绩,好比五芳斋一年粽类产品的销量为4.07亿只,一年的总销售额可以达到47.43亿元。
而通过新颖的营销手段吸引来用户之后,天然还需要过硬的产品来让消费者满足,这才是老字号企业需要改革的根本。这个产品并不只是全聚德的烤鸭、狗不理的包子这样详细的事物,更是关乎消费者的服务体验、品牌认同感等方面虚拟的东西。
好比海底捞,就是借助过硬的服务质量匡助自身实现成长,而且成长速度堪称惊人;再好比完美日记、花西子等新消费品牌,也是通过品质过硬的商品让自己成长起来。